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评论解析  |  学习资料  |  视频播报党群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 十九大主题征文
科研——就是在沉默中支起一片天空
2018-01-29 | 供稿:葛绍璠 】【打印】【关闭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过去的5年是中国科技界丰收的5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笨鸟先飞,厚积薄发,这背后是中国科技界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的辛劳付出。然而这些默默奉献者中,有些人已经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在1982年写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黄大年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009年12月30日,他放弃了英国的优厚待遇回到母校所在地长春,成为了第一个来到东北的国家级专家。回国后他负责“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及相关领域科研攻关,带领400多位科研工作者,国家财政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填补了我国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的空白。1992年踏出国门,从海漂到海归,支撑他的是壮校情、强国梦。刚回国时,他发誓要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不计得失,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然而,2017年1月8日,他却因为过度劳累倒在了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黄大年用卓越的成就诠释了一位科学家的精神,用坚定的选择诠释了一位爱国者的情怀,他是当代赤子科技报国的典范,他曾说过,他的追求很简单: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他用毕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梦完美统一,用生命为我们树立起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信念标杆。信念引领创新,创新成就强国。信念是科研工作最基本的一个要素,总书记曾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需要的正是黄大年先生坚定的爱国、强国的信念,不为外界纷扰所干扰,不被国外势力所诱惑,沉下心,尽全力,全身心投入,努力在理论、技术全方位创新,扎扎实实,以创新带发展,以创新强祖国。

  北有黄大年,南有南仁东。

  南仁东留下一句经典之语,“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 从1993年说出那句”我们也要建一个“后,二十三年间,他一直坚守着这个梦想,1994年FAST概念提出,自此开始长达十二年的选址,2001年预研究立项,2007年可行性研究,2008年开始初步设计,2011年正式动工,2016年9月25日FAST正式落成启用,中国终于拥有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最灵敏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到立项到建造,每一步都浸满了他的心血。二十多年默默坚守,二十多年不辞辛劳,二十年磨一剑,终成国之重器。“我不是一个战略大师,我是一个战术型的老工人。”他在采访中这样形容自己。低调、默默奉献、始终坚持、淡泊名利,南老的一言一行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科学家中的科学家,什么才是创新的真姿态,什么才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两位先生之前,还有更多的先行者……罗阳,歼-15总负责人,一个热爱事业、报效祖国、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没有他,就没有歼-15蓝天碧海间翱翔的身影。歼-15成功在辽宁舰上起飞了,他却没能喝上那口庆功酒。罗健夫,没有他,就没有图形发生器,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就无从谈起。在文革中,他从零开始撑起了中国航天电子的一片天,却在83年因癌症英年早逝。李薰先生“惟图国强”,建立金属所,推广定氢仪,带领一代金属所人为祖国富强披荆斩棘。还有更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名字,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彭加木、李四光、华罗庚、陈景润、吴大观、袁隆平……

  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的先行者用一个个耀眼的成就一份份感人的事迹铸就了新中国科研创新之魂,默默坚持、勇于奉献、鞠躬尽瘁、惟图国强!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灵魂”。中国已经开始步入创新型社会,有的创新轰轰烈烈,如各大互联网公司、手机公司,网络上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而更多的创新却是在沉默中酝酿,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实验中诞生于无名之手,沉寂着,直到某一天,突然迸发出绚烂的光彩,光耀九州。

  科研创新需要沉默,沉默是在孤独中思考。当今的科研界是论文和会议的世界,各种思想不断地交流碰撞,在一片喧嚣中,静下心独自思考变得尤为重要。先辈的事迹无不告诉我们,与其在一片吵吵声中人云亦云,不妨定下道路独自前行。沉默又是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科研成果的转化又需要科研工作者与外界企业社会打交道,外界又存在各种诱惑,近些年不断爆发各种科研工作者贪污挪用经费事件。这些都证明,当科研工作者的名利心太盛,他在科研的路上就很难走远。但沉默不代表与世隔绝,不代表要将成果束之高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深入的产学研结合,在这里沉默就是静下心踏踏实实做事,攻坚破难,就是苦心孤诣,坚守事业,就是深入第一线,了解实际困难。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一项项超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沉默的科技工作者,是他们,在沉默中撑起中国大国崛起之路。

 

  作者:葛绍璠(2016博3班党支部)

文档附件

中国科学金属院研究所党办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7  邮箱: office@im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