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 |
我心向党:科研情怀——献给建党百年 |
2021-06-23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三等奖作品 作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部第一党支部——赵辉 2012年偶然的机会我进入金属所工作,有了跟研究员、院士们近距离的交流,被他们的科学家精神所感染,我也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在这到处充满使命担当的环境里,我的思想认识有了质的提升。我也发现在我身边有很多我心向党的故事默默地发生着。 中国共产党——多么可亲的名字,它诞生于百年前嘉兴南湖的小船上,那艘小红船成为了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从南湖曙光到南昌起义,从牛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伟业,穿越了多少沧海横流,抵御了多少惊涛骇浪,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才能让中国始终行驶在红船领航的壮阔航线上。 我读完党史,它犹如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激发了我们每个国人的激情,“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驱”。多少男儿怀揣报国之志,不负青春,跟着党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参于研制的人群中有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出人间奇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戈壁罗布坡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这些研发者身上充份体现出不屈不挠、敢于吃苦,勇于攀登的科学家精神。他们个个是科技报国的勇士。 大数据的今天,年青的科技工作者们担负起新时代国家科技强国的使命,追寻着老一辈科学家精神,2016年9月中国天眼工程落成启用正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FAST工作汇报时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总书记的讲话充份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同时也给予了殷切希望。 感动科技工作者,这也让我想到了我所在的高温合金课组的科研人员,其中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院士。 照片上师老和蔼可敬。我每天出入的办公大楼就是以师老的名字命名的,可想我有多么自豪。师老发展了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领导开发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可用作耐热、低温材料和无磁铁锰铝系奥氏体钢等,具有开创性。1955年春天,在麻省理工学院冶金系进行博士后研究的师昌绪,终于冲破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力,登上了从旧金山开往香港的克里夫兰号客轮。临行前,他的导师问“你想回国,如果因为职位低,挣钱少的话,我可以帮忙。”师昌绪平静地回答说:“都不是,在美国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而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需要我。”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研制出铸造空心涡轮叶片,大幅度地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这也引发了我国科研人员的争论,大多数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想要研制出这种被美国严格封锁的技术,就像一步登天一样,是不可能的。师昌绪却说“既然美国已经用上了,我们就一定能做出来”。展现出锐意创新的开拓者的风采。师老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党培养了二十多年的知识分子,我有一颗永远跟党走的红心,要为共产主义事为奋斗终生。” 我耳濡目染了课题组里的科研工作者们锲而不舍的探索,用拼搏奉献、创新报国的奋斗精神担负保家卫国的事业。我深受感染,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所工作第二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经过认真的学习和实践后在2017年光荣的成为一名党员。我只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能量。我有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精气神,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追逐梦想。 这柳絮飞花的季节我扬扬洒洒写下以上文字,以此表达我对建党百年的情怀。我心向党的坚定信念,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气概,我们科研工作者为实现强国梦一如既往。 我心向党的故事还在继续。 |
附件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党办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电话: 024-2397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