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庆祝建国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回到首页
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金研情结”
2009-09-27  |          【 】 【打印】 【关闭

(优秀奖作品) 

  人们常把“金属研究所”称之为“金属所”,而我却喜欢将他简称为“金研”。

  已经过了古稀之年的我,说起“金研”来,还常常是眉飞色舞,有说不完的话,确确实实对“金研”还是怀着深厚而浓厚的感情,这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有说也说不清楚的情感。

  我初识“金研”,大约是在1954年,当时我还是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中生。一天夜晚,到音乐学院听完了音乐会,回途中,从长沼湖一带顺着刚具雏形的文化路从东往西走,一眼望去,西大楼的日光灯格外明亮,吸引了我的视线。事后一打听才知道,那灯火辉煌的所在就是“金研”图书馆的阅览室。在即使“金研”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宛如情人初见时一见钟情的感觉,这是一种无法排解的诱惑,令我久久难忘。于是在语文课上,我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把我近乎幼稚而又天真的幻想写得淋漓尽致,这篇文章我一直珍藏到现在。

  1958年,我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大跃进的热潮中,我们的科研小组搞出的项目,被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并被各大报刊转载。于是国内冶金界同行闻讯纷至沓来,到试验现场来参观和取经,此时我接触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其中就有许多来自“金研”,我对他们很崇拜,也很羡慕。深为有机会结识他们而高兴。还记得其中就有李静媛、刘家乐等同志。为了以后联系,李静媛还将电话号码写在我的小本本上,还说有事让总机的小巴找一下就行。此后,每逢科研中遇到问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金研”,每次到“金研”找良师益友们请教和求援时,总会受到热情地接待,收获当然是受益匪浅的。

  大学毕业时,同期同专业有180名同学,分配方案中只有四名到科研单位,而“金研”只有一个名额,但是我仍然义无反顾的孤注一掷,带着强烈的追求和欲望报名时首选了向往已久的“金研”,没曾想,真就心想事成了。幻想变成了现实,圆了久久痴情的梦,使我高兴得心花怒放。当我踏着器青春的脚步,迈进了在电影《青春的脚步》(注)镜头中曾经出现过的“金研”大门时,心中那个激动的劲儿,简直就没法说了。从此我步入了金属材料科研的殿堂,成为了“金研”的一员。

  光阴倏忽,转瞬之间,在“金研”渡过了四十六载。此生我有幸能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像一块炉料投入熔炉,和全所千余名同志一样,与“金研”同呼吸,共命运,一道成长。在这期间,我也担任过金属学院的兼课教师;也曾去过国外做访问学者;也曾被派到农村当过生产大队的副大队长;也曾坐过办公室搞行政管理;也曾经被派往工厂当过副总工程师。但是,我人生足迹的绝大部分还是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艰辛而执着地充当小兵卒和车马炮,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无悔地奉献给了我心爱的“金研”,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完成了人生的定位。政治上我家庭成分不佳,出身不是根红苗正,但在沧桑的世事中,我痴情不改地向党申请和追求了二十五个春秋,党对我培养和考验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于1981年终于偿了夙愿,取得了在党旗下举起右臂宣誓的资格,还担任了近十年的党支部书记。从自我感觉上讲,对各项工作我尽管尚未做到尽善尽美,总也能算得上是尽心尽力了。总的来说是对得起“金研”,对得起党的,将来有一天盖“盒”论定时,能会觉得于心无愧的。

  我总觉得,我们的“金研”是个出成果,出人才的大户,勿庸置疑,作为一个知名度显赫的研究所,享誉于海内外科学界,用一个市场经济下常用的词,也可以说“金研”是研究所中的“名牌”,这“名牌”是一种响铛铛硬梆梆的无形资产,它是近六十年来在几代党政领导带领全所上上下下齐心努力、共同奋斗,历经艰辛创造出来的,的确是来之不易的,是值得大家诊视和爱护的。我们每一个“金研”人必须做到爱所如家,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金研”的发展和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金研”荣辱与共。作为“金研”的一分子,我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上会有时受到来自个方面的尊重,把颇为光彩的事加到我们的头上,诸如在一些会议上被推选为主持人:时常被聘为研究生论文的评阅人;被聘为博士、硕士生答辩会的评委:或在一些学会中担任各种角色,乃至在宴会被让到主桌上去就座,照相片时被请到前排去坐,等等。在这些让人点风头的时候,我总觉得做为一名极平凡而又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千万不能头脑发热。虽然不能说个人没有一点成绩,我也曾在报纸上有过名,电台上有过声,电视上有过影,但那都是属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金研”成绩的一小部分,的的确确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人家尊重我们,推选我们,并不是看我们个人如何高明,如何有水平,而正是由于我们是名牌研究所中的一员,说得通俗写就是说我们是背靠了“金研”这棵大树,沾了“金研”的光了,不然别人谁认识我们是老几呢?

  今天,在兴高采烈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秩华诞,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先我们而去的前辈和同龄人,他们没能够与我们一起共享改革开发时代的幸福时光,我的心里非常难过。为了不辜负为“金研”贡献出毕生精力的他们,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同时也遥祝历年调离我所的同仁们,祝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事业有成。希望中国科学院,希望“金研”,在落实好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问世。随着岁月更迭,斗转星移,说不定我们“金研”,我们中国科学院,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出现几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呢。预祝我国的科研水平与时俱进,“金研”的事业兴旺发达,“金研”之光永照千秋万代。

  “若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我的回答是:“月亮也代表不了我的心,我对‘金研’的赤子之心和拳拳之情,还是用那炽热的太阳来代表吧!”这就是我的“金研”情结。

   [;五十年代电影《青春的脚步》中许多是在我所拍摄的。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