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2月 16日 国内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科学家集中在北京进行科学规划工作,李薰、葛庭燧参加了这项工作,不久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20日 中科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决定录取1955年度研究生72名, 这是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其中金属所招收了7名。 4月 30日 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依托金属研究所的《金属学报》创刊,李薰任主编,郭沫若院长为《金属学报》题写了创刊词。 5月 14日 何怡贞等去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光谱学第6次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23日 葛庭燧等去莫斯科参加苏联科学院召开的磁现象物理会议,并在会上报告“内耗测量作为磁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的论文。 24日 张作梅等去民主德国参加矿冶会议和第二届铸造专家会议。 26日 张作梅等去苏联参加高温研究实验技术和方法会议。 7月 17日 《人民日报》在第一版报导了金属所“氧气炼钢”的研究成果在大连钢厂试验的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本月 郭可信由荷兰、斯重遥由美国返回祖国后被分配到金属所工作。 本年 在中科院批准的科技成果奖中,金属所的包头(白云鄂博) 铁矿选矿研究和大冶铁矿选矿研究均获二等奖。 金属所选矿及化学分析方面研究技术人员69名、行政人员6名,调至正在筹建中的中科院冶金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 金属所第三次派出研究生徐曾基、王景唐、田德诚、徐作华去苏联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