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室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金属所大事记 回到首页

 1985年 

  1月

  6日 《科学报》报导:由金属所、北京科仪厂和沈阳科仪厂共同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场离子显微镜─原子探针最近在沈阳建成。用该仪器已成功地拍摄到中国第一张能直接分辨单个原子的钨晶体的场离子象照片,从而把中国的金属材料微结构研究工作提高到原子级水平。

  13日 《科学报》报导:金属所工程师关学铭把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于侦察破案工作,十多年来提出了六项取证新方法,成功地为公安部门破获几百起重大疑难案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证据。

  2月

  1日 中科院党组通知,李依依任金属所党委副书记。

  3日 《科学报》报导:《金属学报》为纪念已故创刊人和主编,中科院副院长,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李薰,设立纪念李薰奖励基金,奖励优秀论文的作者和优秀的审稿人、优秀编辑。

  28日 沈阳分院党组召开分院系统整党动员大会,金属所开始整党。

  3月

  2日 国务院在京召开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国家科学技术体制改革,金属所党委书记徐曾基参加了会议。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金属所在办所模式、科研管理、经费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探索改革途径。

  5月

  13日 中科院免去庄育智的金属所副所长职务。

  27日 沈阳分院召开庆贺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四十周年大会。师昌绪、郭可信、庄育智、斯重遥、刘国钰、吴鼎铭、张名大、谭丙煜、刘民治、曹子让、戴广英、夏非12名从事科学工作四十周年以上的科学家出席了大会。

  6月

  4日 金属所成立国家安全小组,徐曾基任组长。

  5日 全国国防军工协作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金属所被授予国防军工协作先进单位称号。

  7月

  20日 《人民日报》报导:金属所科技人员关若男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证实铜被氧化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之前首先生成一系列含氧量很低的铜的亚氧化物。日本大阪大学授予关若男博士学位。

  8月

  25日 《科学报》报导:由金属所、鞍钢和长春汽车公司联合组成的汽车薄板技术合作研究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在桂林举行。

  9月

  13日 中科院批准金属所固体原子像实验室为院第一批开放研究实验室之一。

  本月 金属所整党工作基本结束。

  10月

  13日 金属所成立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师昌绪,副主席:庄育智、斯重遥。

  12月

  2日 金属所原副所长王庚申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65岁。

  29日 《科学报》报导:中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确定金属所建立金属材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1日 金属所与东北工学院签订科技合作协议。

  本年

  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金属所参加的两弹一星关键部件、我国第一代船舰的研究和设计、返回地面卫星项目,获特等奖(覆盖奖);金属所的冶金矿山潜孔钻具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获一等奖,金属所的大直径薄壁筒形及异形件旋压技术、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基地建立与发展,获二等奖;金属所还有5项获三等奖。

  在中科院“六五”科技攻关奖中,金属所有重大奖励成果1项,奖励成果1项,表彰成果7项。

  《金属学报》获中科院优秀期刊一等奖。

  在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中,金属所有2项获二等奖。

  金属所参与研究的“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及其作用”获冶金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金属所派遣出国人员16批,37人次;接待外国专家、学者62批,106人次。

  中国金属学会在金属所主办的英文期刊《中国金属科学技术杂志》创刊。

档案室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综合档案室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