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长:左良
党委副书记:徐岩
地 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政编码:110016
电 话:024-83978248
传 真:024-23891320
电子信箱:imr@imr.ac.cn
网 址:http://www.imr.cas.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首任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1999年5月,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在“东北高性能材料研究发展基地”建设中,金属所与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整合成立现金属所。
金属所是涵盖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所,1999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确立了以“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为研究所使命。2011年启动实施“创新2020”发展规划。
金属所“十三五”发展规划定位金属所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关键金属结构材料研发为主体,全面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型研究所。着力在先进动力系统用高温结构材料、核电材料及其安全性评估、工程金属材料纳米化科学与技术三个重大突破领域和材料设计与过程模拟计算、金属腐蚀防护新技术、材料/构件一体化集成制造技术、材料结构基础与服役性能评价 、新型功能材料等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着力开展科研工作。
2018年,金属所加快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基础研究领域,我国材料领域首个国家研究中心—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全面展开,科研架构、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已基本健全,占地700余亩的新园区建设一期工程已正式启动。此外,金属所还拥有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温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材料疲劳与断裂研究部、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以及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高技术研究领域,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先进金属材料研发平台为目标,金属所正在整合创新研究力量,着力打造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
截至2018年底,金属所共有在职职工938人。其中科技人员649人、科技支撑人员19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7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82人;全所进入创新岗位934人。
金属所目前共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5人(新增8人),“西部之光”人才入选者4人(新增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新增1人)。
金属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腐蚀科学与防护4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金属所携手中国科技大学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研究生教育工作进一步融合深入。截止2018年9月金属所在学研究生957名,其中博士生582名、硕士生375名,在站博士后37名。
2018年,金属研究所共有在研项目744项(包括新增项目185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新增1项)、面上项目128项(新增2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新增1项)、培育项目2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或子课题9项(新增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基地和人才专项54项(新增1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1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6项(新增1项);主持(或承担)院重点部署(民口)项目5项(新增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35项(新增9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472项(新增125项)。
2018年,金属研究所发表SCI论文1221篇,专利申请396件,专利授权180件,发表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登记3件。
2018年金属所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全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列举为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承担的先进飞行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海洋装备等重大工程用关键材料研制和小批量供货任务进展顺利,解决了若干卡脖子的材料技术难题,“SEBF/SLF重腐蚀防护技术”入选“伟大的变革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表彰,“压水堆核电高温高压水环境材料损伤关键测试技术及成套装备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性能碳基储能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获 2018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高纯净超厚尺度均质钢制备技术与应用”获 2018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8年金属所国际交流活跃,年度派出305人次,来访303人次。举办“亚太材料科学院2018年会”等3个国际学术会议,签署国际合作项目6项。与金属所长期开展合作的澳大利亚学者王连洲教授获2018年辽宁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金属所科研人员在国家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卢柯院士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京阳当选美国陶瓷学会董事会董事、刘畅出任Carbon期刊编辑。有14名科学家在25个国际学术组织任职,25名科学家在49种国际学术期刊担任主编、副主编、编委。
金属所受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国际材料物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等委托,编辑出版《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文版)、《材料研究学报》(中文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等6种学术刊物。
(撰稿人:刘言 审稿人:关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