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
男, 1950年10月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应用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材料腐蚀磨损与防护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在职取得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副研究员,1998年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聘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金属所摩擦磨损研究室、第七研究室、表面工程研究室、专用材料与器件研究部副主任、主任,所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东北高性能材料知识创新基地责任研究员。
学术兼职
担任全国摩擦学会常务委员,磨损与表面技术专委会副主任,摩擦学设计、试验测试技术等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摩擦学学报》《FRICTION》《中国表面工程》和《润滑与密封》杂志编委会委员,辽宁省摩擦学会和沈阳市摩擦润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研究工作
主要从事材料摩擦学和腐蚀与防护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尤其对材料在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行为、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较系统深入的工作,对膜/基结合强度、涂层内聚结合、动态力学性能、复合材料耐磨特性、封严涂层可刮削性等的评价研究取得很有意义的进展。重点进行航空领域的应用物理相关工程项目的研究。此外,还开展金属材料的磨蚀机理,确立腐蚀、磨损及交互作用规律和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开发合金镀、复合镀、新型耐磨耐蚀合金和化学镀镍磷工艺的工业性应用;承担所内外新型特种材料、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耐磨件、运载姿控装置对摩副等的材料和工程表面摩擦学实验研究课题等。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膜/基复合体系力学行为及特性评价”和“非均质材料和表层摩擦学特性及评价方法”,发展出新的单摆冲击划痕试验机和相应测试方法及评价判据,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室温—高温混合润滑模式及新型减摩添加剂配伍探索”,研制出金属硫代钼酸盐纳米粉及润滑剂配伍,建立了在常温、高温下从流体到固体减摩的平稳过渡杂混型润滑模式;“金属薄膜动态力学性能评价及能量判据”,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深入探索冲击划痕的机制,用摩擦学判据作为动态力学性能表征;“材料表面技术应用中的摩擦学行为判据”,对多种类涂层和材料改性表层的性能、摩擦磨损规律、接触应力模型等深入研究;“涡轮机气路密封材料配副高温高速刮擦的摩擦学特性研究”,以先进发动机关键摩擦副的工程应用为背景,开展特殊工况下的材料使役性能研究。
承担航天飞行器推进系统热控设施研制任务,研究特殊环境下材料使役规律和特种热控器件的材料、工艺及工程应用。该项目通过中科院科技成果专家鉴定,评价为“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成果获得多项高层次奖励。
成果及奖励
获得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中科院技术发明二等奖、200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2年沈阳市科技振兴奖,均排名第一,2000年部委科技贡献三等奖(排名第三)、200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舟六号研制配套工作贡献荣誉奖。已获得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被评为2005年辽宁省第四届省级优秀专家、2004年中科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优秀工作者、2004年第六届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还获得2003、2002、1999年中科院金属所和1998~2000年中科院沈阳分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目前研究方向
● 特殊工况(高温、高速、腐蚀、冲蚀)下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 工程材料及表面技术应用的摩擦学行为评价方法
● 空间推进系统热控设施的材料和器件
出版论著
● 《金属的腐蚀磨损》,姜晓霞,李诗卓,李曙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 材料词典,石力开主编(李曙参加编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 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6年~2010年)—金属材料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李曙参加编写).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
● 摩擦学术语,国家标准GB/T 17754-2012,李曙主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5
● 在中外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