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所庆公告  历史沿革  历届领导  院士足迹  获奖成果  图片库  毕业生  所友寄语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征文欣赏
他乡胜故乡——纪念金属所六十周年
2013-03-01  |  供稿: 姜晓霞(离退休职工)        【 】【打印】【关闭

我是地道的四川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1957年春调来金属所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这期间由于受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冲击、南北地区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物资供应等的巨大差异,尤其是与故乡和亲朋好友远离难聚,故在各个时期都曾向当时的所长(先后有李薰、师昌绪、徐曾基、李依依)提出过回故乡的请求而被挽拒。如今我已是年届八旬的老媪。2011年秋曾回成都一趟,只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早已不见当年故乡的影子。亲友们也大多离去,青少年时光的美好只能在记忆中去寻觅了。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各奔前程,我们成了“空巢”老人。虽然孩子们都真诚地希望老年父母和她们生活在一起,但正如他们说的“我妈离开金属所大院就不快乐!”是的,离开了金属所,我就想念它,不论是在温暖的粤南还是舒适的美国。现在我已不再是四川人了,而是东北人、沈阳人、金属所人!到了离死神召唤不远的日子,反而产生了“他乡胜故乡”的情怀,再叫我回四川,我是不回去了!究其原因,可能有下面两个吧!

(一)金属所真是一个出成果出人才的好地方

我的研究工作真正开始应该是1976年从黑山插队返所,到2001年退休,算起来只有短短廿余年时间。这期间我努力做了一些工作,诸如写了三本专著出版,在国内外发表了一些论文;也得到一些国家及院、部级奖励;被国家级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带了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等。这些成绩的取得,绝对离不开金属所这个优秀的大环境。就以我在职期间从改革开放初期算起的廿余年时间,个人的体会如下:

1.首先有李薰所长带领一批国外回来的老科学家们建所,又有在金属所较长期稳定主持政治思想工作并了解知识分子特点的党委书记高景芝领导,为金属所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金属所的起点高,是科学院的重点大所;具有站得高、看得远,既服务于国家需要又关注学科发展的坚定而切实的目标;在材料研究领域综合实力强,题目来源多,科技讯息流畅,合作条件好。除了自己申请项目(如申请基金)外,还有许多单位找上门带来科研课题,如我与石油部、化工部的合作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2.所内的团队协作精神好。例如铸造空心叶片的研制工作,就包含了冶炼、合金、铸造、防腐、性能测试等各专业和部门的人员参加。获国家级奖的磷酸料浆泵及络纱槽筒,也是冶炼、腐蚀、磨损、表面处理、加工、合金、性能测试等各部门真诚合作的结果。要想出成果,显然一个窄窄的领域是不行的。

3.良好的学术氛围。所里一直有很好的学术研究气氛,如各个课题组经常开会交流,讨论每个人的研究进展,集思广益以推进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招收研究生后形成了制度化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更有甚者是金属所重视和营造难得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条件,头几年出席国内学术会机会多,后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也逐渐多起来。这样讯息多了,可以很快跟上本专业发展的步伐,既做出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又结合国家建设需要解决工程问题。

4.有很好的学习提高环境。所里很重视各类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经常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来所讲学,例如我就参加过德国学者来所举办的腐蚀和金相学习班、美国老师授课的英文口语班等。

5.有优良的专业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丰富的期刊书藏。所里的研究人员大多是从各高校分来的优秀分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又学习了多年。我这个化学系的学生要适应金属所环境,除了自学外就是请教相关领域的同事,都得到了真诚的帮助,获益匪浅。另外,所里有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国内第一台扫描电镜,俄歇谱仪)和掌握设备的高水平技术支撑人员。他们配合并支持了全所各个科研项目,提供重要的分析测试数据,其功不可没。当年在尚无网络信息的时代,全靠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想查看的东西都基本能找到。

6.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古训至今在有的地方仍然适用,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中的金属所似乎也难以例外。然而对于知识分子最敏感的话题——职称评定,我在职期间所看到的是,只要你真的做出了成绩,朝里无人也一样可以提上职称。另外,金属所家属区的旧房彻底推倒建高楼,我们这些早就退休的人员仍可以参加分配新房,这也不是每个单位都能做到的。

退休后凡与非金属所的同学、朋友或调离所的同事相遇聊天,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能做工作出成绩,还是在科学院金属所好啊!

(二)金属所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退休后我还被返聘工作了近十年。这期间我的感觉是,能天天去科研大楼,能经常与年青人在一起,便是充实快乐地过日子,这也是最幸福的事。

老了! 当年和我们一起前后进所的人差不多也都老了。现在大家在所里前后院的花园中时常相聚,散步、活动筋骨、聊天,有时彼此逗得哈哈大笑,十分开心。由于大家经历相似,价值观也差不多,聊聊天,说说话,笑一笑,消除离开工作岗位后的寂寞,对健康大有好处。

年龄渐长,许多过去能干的事就做不动了,这时课题组的年青人就到家里来帮忙,如爬高、蹲地、搬东西、修电器、调计算机等,一请就到。在路上碰见比我们稍年轻的同事,都对我说“有事就找我,打电话我就来”!当我一个人走在结冰的路面上,就会有人来扶我一程。有次市里未出通知就停了一天水,我们凑合吃了晚饭却没有水洗脸了,一会儿有敲门声,原来是邻居送水来了。这些都让我深感温暖,倍加珍惜感激!

最让我感动并心存永远感激的是,2008年秋冬季节老伴重病住进医大二院,我去陪护后,家里就没有人了。患有眼疾的我一个人几乎不敢也无法单独行动,这时有人每天接送我去医院,还在中午送一次午饭。老伴病情不稳疑难未决,课题组的同志拿着病历到沈阳多家医院甚至专赴天津寻访名医求治。几乎每天都有所里的人(同事、朋友、领导、退休办)来探视,住在外地的亲友则电话询问。大家不仅在精神上给我鼓励、安慰,更有实实惠惠的帮助。例如老伴的腿脚浮肿得不能穿紧口的袜子和衬裤,有一天我从医院回来,就见到在自家门外小柜上放着敞口袜和宽松衬裤;每天总有人送鲜牛奶,让我带去医院给老伴食用;老伴几个月没有理发,则有人带上推子、剪子到医院为他理发;夜晚课题组的年青人以及学生的学生们,轮流在病房陪护,换我回家休息;……凡此种种真是一言难尽!终于帮助我度过难关,让我的老伴战胜病魔康复出院。

还值得提起的是我们所的医务室和退休办。老来多病,医务室是经常光顾的地方,医务室的所有人员都十分亲切、热情地对待患者。发烧或天不好时,他们就上门服务,诊断、打滴流、采血样化验,给我们这些“空巢”且高龄的老人无限的温暖和方便。同样,退休办的工作人员也是尽最大努力,处处为我们排忧解难。你说生活在这个圈子中,能不快乐吗!借此机会,我向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们深深鞠躬,以示衷心的谢意。且恕我未能一一写出他们的名字,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金属所干了几十年的朋友们,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在金属所大院里,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生活着吧!

 

作者:姜晓霞(离退休职工)

文档附件
・ 
相关信息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联系人邮箱: office@imr.ac.cn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