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同学探讨金属所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方面,专业知识、学术氛围、人的修养,均在答案之列,最终我们觉得这样一个答案或许更为贴切:金属所气质。
其实我们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金属所的确有一些与周围世界不同的地方,但是这种感觉又说不明白,我想,这种“只可意会”的感觉就是金属所气质。不止一回等公交车时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人们透过围栏旁的一排树望进去,说,“这里面好安静啊”。金属所地处繁华闹市,门前的文化路总是车满为患,对面的药大社区不乏小商小贩沿街贩卖,好不热闹。但金属所的确就这样用她独特的气质“大隐隐于市”。
从金属所大门一路走进来,两排大树延伸开去,夏日绿茵绵绵,深秋黄叶飘飘,景随光阴流转,唯一停驻的是对稳健、庄严的彰显。走到中门,极目所致几乎就是整个金属所,用半个小时走完整个金属所小院,简单、干净、静谧,是很容易脱口而出的形容词。或许再看到几个边走边讨论问题的人,温文尔雅肯定是你对他们的印象。如果你正好有机会在这里生活一天,实验讨论、学术报告、文献、带有学术范儿的玩笑,这就是你一天的生活,“这里的生活这么单纯?!”,你肯定会这么惊讶。是的,金属所简单的不需要更多的形容词。专注、单纯、温文尔雅,足矣。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专注于自然的奥秘。因为专注所以宁静,因为宁静所以淡泊,因为淡泊所以温文尔雅。
这样说似乎有点概念化,那就说说所里的生活吧,听学术报告是很个不错的休闲方式,很受欢迎。科研之余,与好友相约听个学术报告是很惬意的事,十米内看到学术大家的真身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同时又冠冕堂皇的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懈怠”一下。尤其是刚来所里的时候,很喜欢去听报告,其实那些高深的专业问题并不都懂,为的只是去看看以前只在文献上看到过的科学家,感受正宗的学术范儿。小时候老师问理想,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的理想是长大做科学家,但科学家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那个年纪是没有人说的清楚的,我们只知道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就叫科学家,“长大成为科学家”,也许就像是口号那样张口就来,说过之后又有谁记得呢。后来即使再长大点儿,科学家也依然是那个高高在上、超凡脱俗的代号,看不见,也没概念。来金属所之前把所史查了个底朝天,看完之后惊叹道:这应该就是书上说的科学家聚集的地方吧!终于有机会看到真正的科学家了,怎么能不贪婪的体验这种神圣的感觉呢?
但是这种感觉并不总是那么舒服,很多时候它会像芒刺一样刺痛意气风发的少年心。当一个人的心中有直上云霄的高山时,没有人会甘于脚下平庸的土地。金属所给了我最深的不安全感,我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与她的气质相匹配。一位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是重要的人生体验。金属所在教给我知识,也在悄然改变我的价值观,涅槃是痛并快乐的体验,两年在金属所的生活,我的身上业已有了一丝金属所的气质。相信这是每一个金属所人都经历过的蜕变。
下室之后曾有一段很苦闷的日子,总觉得实验雾茫茫没有尽头,黑漆漆看不到一丝光亮,就在那段时间我迷上了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次做热处理那难熬的好几个小时的等待,都是雷打不动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间,反复看了很多遍,“两弹一星”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每一次都能让我热血沸腾,为那个伟大的事业,为那些伟大的人,为那个艰苦卓绝的时代里那些金子般的心!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冲破物质极限,更何况我这点小苦闷!
金属所是一个安静的地方,是俗世中可以安放理想和信仰的地方。“世俗的社会经验主义只不过是我身旁擦肩而过的小船,而我是一艘万吨巨轮,当他从我身边划过的时候,我看都不看他一眼,因为我的心中有一望无际的大海。”金属所给了我最深的安全感,因为金属所给予了我们一望无际的大海,所以我们心无旁鹭,所以这里不会把欲望当理想,不会把世故当成熟,不会把麻木当深沉,不会说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直是无知,激情是幼稚,没有人嘲笑别人依然坚守理想和信仰。
现在的很多人不屑于所谓的“真正的党性”、“无私的奉献”,那我只能为他们惋惜,他们已经盲目的丢掉了自己选择性认知的权利和能力,丢掉了信仰,也错失了让自己的心灵接受一次血泪洗礼的机会。浮躁的社会,谁能始终心如止水?何不适时的让自己的心感受一次久违的、酣畅淋漓的信仰的洗礼。“眼因多流泪而易愈清明”,心亦如此。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与一位金属所的老前辈促膝交谈,那次的面对面的交流用最鲜活的方式告诉了我什么是信仰。
当时作为记者团代表受邀去老前辈家里做客,两位老人都是金属所的老一辈科学家,儿女工作忙,家里就只剩他们两位老来伴。一进门老太太就热情的招呼先生给我们冲咖啡——其实这个时候的她精神状况已不佳,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眼睛做过几次手术之后只能勉强维持,但是老太太身上有非常明显的科学家气质——即使身体再虚弱,也依然穿着得体,礼仪周到,让我们两位小辈敬佩之余也自叹不如。拉着我的手,老太太开始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其实她只是自顾自的讲,或者说是自言自语更为贴切——她在回忆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已经刻在她心里,讲述已经成为一种本能,不需要意识,也不需要别人的回应。从刚开始参加工作条件艰苦讲到后来的“两弹一星”,老人讲了很多细节,有一个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一些放射性的原件,因为条件太艰苦没有防护措施,只能直接用手磨,直接用眼睛看,“就那样我们也按期完成了任务”。老人没有提到任何对身体的伤害,没有一句抱怨,从始至终讲的都只是她们的骄傲战绩。
我惊讶于我亲眼所见的、信仰的力量——超越一切,甚至生命!
那天的经历我想我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当一位老人亲口向我述说着那段我已经在书上、在网上看过无数遍的历史,我竟然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能相信那段历史真的发生过,我不能相信那样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仍有那样坚定地意志和信仰!金属所的气质再也不是神秘莫测的力量,我想看到了她的本质,那是一代一代人用信仰托起来的不灭的精神火种,它熏陶着每一处建筑、每一株花草、每一个人,展现给世人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金属所。
刚来的时候,浮躁的心不适应她的静,总觉得这里少了一些朝气。但是两年的光阴,我爱上了这里的静,爱上了这里的沉稳,爱上了这里的温文尔雅,也爱上了有信仰的生活,我清楚的感受着金属所对我的雕琢。但她是内秀的、敦厚的,润物细无声的把她的气质赋予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自觉不自觉的,我也会以金属所人自居,在跟别人提到时,稍稍露出骄傲的表情。
金属所给的安全感和不安全感,恰如慈母严父,给予我怀抱,也给予我力量。这里的生活仍将继续,这里赋予的气质仍将继续累积,这里给予的感悟仍将继续发酵。我们是金属所的归人或过客已无所谓,金属所赋予的气质将伴随我们一生,不离不弃。
繁繁琐琐这么多字,“金属所气质”也许用孔明先生《诫子书》中的一段话就能阐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常剑秀(11硕1班 / 高温合金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