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文化路园区的绿树枝繁叶茂。文化路园区的正大门“面南背北”,俗称“南大门”。进入“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主路旁、分列两侧的、一颗颗巍然耸立的绿色树木——金属所之树。这些金属所之树,历经老一辈们的双手种植、汗水灌溉和关心爱护,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生机盎然;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金属所人,不断地茁壮成长。
曾经几何,依旧美好。轻轻擦去岁月的泥土和锈蚀的痕迹,往事色彩就算斑驳也依旧温暖。望着一颗一颗金属所之树,我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一件件往事,在微风的吹拂下开始心田萌动,时光真的是在那一瞬间逆袭而来。
一九六五年盛夏的一天,骄阳似火。金属所职工的母亲身怀六甲、腹中疼痛难忍,向金属所车队提出车辆使用申请。适逢师昌绪先生将要用车出差;知道了此事后,师昌绪先生果断决定:让出即将行驶的车辆;然后,母亲乘车顺利到达医院。第二天凌晨,我呱呱落地了。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寒夜,辽宁省的营口、海城附近发生强烈的地震,坐落沈阳的金属所也受到波及。在随后几日里,金属所安排了职工家属们进驻结实坚固的西大楼(李薰楼)。正是那时难得的聚集机会,在职工家属们、特别是很多像我一样的昔日孩童们心中,犹如盏盏明灯生根发芽:不仅亲身体验了金属所工作区、当年先进精良的实验设备,而且更加地理解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严谨态度。
一九七九年暑假期间一个星期日,阳光明媚。郭可信先生携夫人前往看望同事的父亲及其我们一家。恰巧,父亲和母亲很珍惜这晴空万里的美好时日、带领我们举家去了南湖公园。那年,我们家在南湖公园的全家福合影,蕴涵着郭可信先生和夫人虚怀若谷的深厚情谊。郭可信先生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生活另一种完美,诠释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缺憾也是一种美。
现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在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占据了一席之地。我踏着前辈们的足迹,科学家们的崇高品格时时鼓舞着我。此刻,我走在绿树成荫的主路旁人行道上,不仅享受着酷暑中一个接着一个大伞似的树冠下的丝丝凉意,而且深深地感触到:金属所之树已经成为文化路园区的绿色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