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月31日下午三时,李薰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主持,方毅、王鹤寿、许德珩、张劲夫、周培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国家科委、冶金部、石油部、航空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化学学会等国家相关部委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代表,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以及李薰的生前好友和亲属等首都科技界5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深切悼念人民的科学家。
追悼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严东生副院长致悼词。全文如下: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共产党党员李薰同志。
李薰同志在出差昆明时于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日凌晨因患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及冠心病发作,导致心脏骤停,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岁。
李薰同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一九三六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系。一九三七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湖南省试留学英国,进入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在获得冶金学方面的哲学博士以后,又以对冶金学的重要贡献获得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一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接受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的邀请,毅然放弃他在雪菲尔德大学长期辛勤劳动和杰出努力建立起的地位和待遇,欣然回归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党组成员兼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组副组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四、五届代表,中共辽宁省省委委员,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委员、九三学社沈阳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委员、辽宁省科协代理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历届副理事长、《金属学报》主编等职。
李薰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金属和物理冶金学家。他在青年时代,向往“科技救国”,同情民主革命。在旅英期间,基于对法西斯暴行的义愤和怀着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克服种种困难,刻苦钻研,就冷加工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和氢在钢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拓性地发现钢中氢脆的科学奥秘,证明了钢的内部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所引起。这一重大发现,震惊英国,并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一直有着非常重大影响,成为这一领域中具有经典性的研究使他成为这一领域公认的创始人,获得冶金科学博士学位。他在雪菲尔德大学期间参与冶金学院的领导、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各国培养了不少冶金学家,许多人已经在世界各地肩担重任,或成为有关领域的学术领导人。李薰同志回国后,以振兴我国冶金工业、创建和发展我国金属科学事业为己任,积极筹建金属研究所并开展研究工作,在组织和发展我国冶金科技事业培养金属研究人才,特别是在发展冶金新材料的研究方面,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冶金教育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六十年代初,他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迫切的需要,有效地组织科技人员,大力发展我国国防建设所需的尖端材料,在短期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个重返地面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关键材料。一九七一年他不负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委员长的重托,解决了航空工业中材料质量的关键问题,作出了新的贡献,受到高度赞誉。李薰同志积极倡议对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进行评议,这一建议,为提高研究所的水平和进一步进行全面改革起了推动作用。他在组织并领导编制科学规划,出版学报,组织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倾注了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五五年曾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九七七年被评为冶金部先进科技工作者。
李薰同志于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优秀党员。他努力
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他遭受严重迫害和摧残,但始终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在揭批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决拥护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李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他以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严肃刻苦的探索精神,严于律己认真教诲后人。他不计
个人恩怨,任人唯贤,为党为人民发挥人才的作用。他重视知识,爱护知识分子,关心知识分子的工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甘为人梯。他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疾苦,受到广大知识分子和工人同志的爱戴。他在领导科学研究工作中,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为生产技术进步服务。直到逝世前,他为了我国新建冶金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亲自前往宝山钢厂,还计划到攀枝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等冶金企业考察,不幸在前往攀钢途经昆明时,溘然长逝,为我国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李薰同志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失去了一位科学界的老前辈,失去了一位长期和我们并肩战斗的老战友和指挥员,是我国科学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悼念李薰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我们要学习他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对党、对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不畏艰险,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的远见卓识;学习他在学术研究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努力工作,谦虚谨慎,为人耿直,联系群众,注意团结的好作风。我们要更加坚决地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民主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李薰同志,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