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加入收藏
首页   李薰年表   学术思想   纪念文集   留言板   视频资料   图片资料   联系我们
纪念文集 返回上一级页面
纪念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首任所长李薰先生百年诞辰
2013-12-11  |  供稿: 杨锐            【 】【打印】【关闭

  1120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创建者李薰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李薰先生百年诞辰,深切缅怀李薰先生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表达我们对他的无尽思念和崇高敬意。

  李薰先生是我国材料领域和科技领域杰出的领导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主事30年,建立了不朽功勋。李薰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调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以任务带设备,以设备带学科,为我国钢铁工业恢复和发展、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十分重视原始创新工作,倡导扎实的基础研究,主张学术自由,在学风上主张三严精神和团结合作,为金属所今天良好的学风和所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薰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也是我国科技界具有远见卓识的科技领导人。他规划冶金科技发展蓝图,倡导成立中国金属学会,创办《金属学报》,并任主编。

  李薰先生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和科技事业发展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赤诚爱国,献身科学,毕生奋斗,无私奉献,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和智慧。在李薰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举办这个活动缅怀李薰先生的生平和功绩,是为了学习和传承李薰先生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我们学习李薰先生精神,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一、李薰先生有豁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成功的事业,毅然投身祖国的科技事业,将个人的荣辱系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他放弃在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对富足的首都北京建所,按照“靠近前线”的想法将金属研究所建在了毗邻若干钢铁企业的沈阳,然后一干就是30。这些充分体现出了李薰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对科技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李薰先生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他主政金属所的30年间,从建所初期的为钢铁工业服务到1958年服务国防尖端任务,从60年代初期的发展新型材料到后来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主攻方向,金属所都遵循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需要和瞄准国际科学发展方向的基本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工业实际问题。李薰作为中国冶金学科十二年发展规划负责人,提出了许多富有战略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后来我国冶金领域的布局和冶金工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李薰先生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李薰在学术研究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谦虚谨慎,在英国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领导金属所的过程中,李薰先生求真务实、高瞻远瞩、锲而不舍。他经常鼓励研究人员要有下五洋捉鳖,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气,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前人已有的工作。他提出科研选题要搞老祖宗的工作,讽刺那些只会改变不同成分配料,以此获得钢种的研究方式,称之为炒菜。他曾语重心长地告诫科研人员说:“‘炒菜谁都会,只要有锅灶,如果长此以往,就会落在别人后面。李薰的这些科学精神至今仍影响着金属所的科研工作。

  四、李薰先生有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他始终能团结、协调、融合科研人员,激发大家努力工作。在科研攻关中,他强调大力协同,提倡在仪器设备和人员使用上互通有无,举全体之力完成科研任务。他曾率领百余人联合攻关,在艰苦的条件下,深入一线、亲临指挥,对两弹一星材料等重要工作的完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李薰团结全国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同行学者,超脱门户之见,为促进国家冶金工业和冶金学科的发展而共同努力。李薰重视人才培养,奖掖后学,对于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他委以重任。他倡导学术民主,对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融洽合作、团结共事。

  五、李薰先生有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李薰坚持科学精神,崇尚科学道德,言传身教,不愧一代师表。他的严谨、严肃、严格的三严精神已经成为金属所的优良学风,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严谨务实、谦虚内敛的行事风格成为金属所的优良所风,代代传承

  李薰先生的精神,体现了金属所老一辈科学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纪念。在纪念李薰百年诞辰的特殊日子里,我们缅怀告慰李薰先生,他所创建的研究所走过了60年风雨征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材料科学前沿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过程贯穿和凝结着李薰先生的科学精神、科研理念和科技方略。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风范,使金属所不断发展进步,早日实现向国际一流研究所的整体跨越。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

 
文档附件
・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联系人邮箱: office@imr.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