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电化学储能新材料设计
主讲嘉宾:施思齐 教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活动时间:4月7日(周三)14:00~16:00
活动地点:师昌绪楼403会议室
报告简介:
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关键是材料。研发新材料的传统方法是试错法,从材料的发现到应用往往需要十几年,很难满足产业界对更高性能电化学储能体系的要求。因此,迫切期望从物理学、材料学、化学和数据等学科交叉的角度,有机地融合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理解电池材料中电子/离子输运协同调控、界面电化学稳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为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体系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以加快新材料和新体系的研发速度。本报告将着重结合本人和合作伙伴开展的一些工作介绍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今后跨尺度计算在电化学储能新材料和新体系研发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展望。
嘉宾简介:
施思齐,博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跟踪计划(东方学者),入选2014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998年7月和2001年7月在江西师范大学分别获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和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美国布朗大学、通用汽车研发中心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2013年6月起在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上海市物理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编委、《中国科学:技术科学》青年编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标准委员会)材料基因组领域通则标准化工作技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1)电化学能量存储材料的物理基础,(2)基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的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J. Am. Chem. Soc.、Joule、Nature Commun.、Adv. Mater.、Phys. Rev. B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6200余次,H因子40,ESI高倍引论文5篇,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受邀为Chin. Phys. B、J. Materiomics等撰写综述和展望论文。
欢迎所内职工和研究生前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