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师昌绪先生百年诞辰
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纪念文章
师昌绪:材料科学大师、科技战略家——师昌绪先生百年华诞纪念
2018-10-18  |          【 】【打印】【关闭

李依依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沈阳 110016)

SHI Changxu: Master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Strategis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 Yiyi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2018年11月是师昌绪先生百年华诞,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生的高风亮节和伟业勋功,并以此文寄托、传承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科技事业的风范。

  师先生是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功绩卓著、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及学术领导人,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所尊敬与热爱的科学家,是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

  师先生早期研究的飞机起落架用钢M300至今仍是全球的主要选用材料。他研究的FeMnAl和CrMnN无镍不锈钢以及808铁基高温合金都是为解决国家缺乏镍资源而进行的,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解决了国家燃眉之急,应用于化工等部门。

  1964年,当时航空六院的荣科先生与李薰所长、师先生商量要研制铸造空心涡轮叶片装备我国军机。在师先生和陆炳昌党委副书记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了AB-1任务组,包括高温合金组、冶炼组、铸造组、强度组、超声波X射线定位组、化学分析与相鉴定组、防护组等,调动了全所力量,谓之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成为在国际上第二个做出九小孔铸造涡轮叶片的国家。后来国家急需提高我国飞机的战斗力,九小孔叶片的生产转到贵州170厂,他带领小分队住在深山老林的三线,生活十分艰苦,不仅攻克了难关,还制定出评价标准,至今已生产出数十万件九小孔叶片,使用良好。

  在确立将锻造叶片工艺转为铸造空心叶片的同时,他提出将研究金属的凝固过程作为学科方向,发现最后凝固区富集的微量元素比平均值高达几十到上千倍,不但降低了固相线,还可促进脆性相的生成,通过控制微量元素含量可以降低合金中主元素的偏析,称为低偏析技术。这一发现在国际上为首次,1998年在华盛顿国际材料联合会上获实用材料创新奖,被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收录。为发展航空用发动机,他还在国内最早组建接近使用条件下的疲劳强度研究。

  他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职期间,我国重点工程急需能够耐压很高的抗氢钢以及导弹再入时的烧蚀机理研究,但是国内无人承担这2项项目,师先生亲自前往接受下来并交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勇于承担难题,2位负责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倡导并带头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思想一直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办所方针。师先生一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做推广技术工作要一竿子插到底,到工厂去直到最后解决问题,为金属研究所的务实作风起到了示范作用。他在材料界、在许多重大场合建议国家要对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并重,不可偏废。既注重新兴产业材料发展,又关注我国重大工程用材料的高质量。他重视研究生及人才培养,共培养百名研究生及百名高级科技人才,包括3名院士。他在北京任职期间,仍然关注、指导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工作方向,关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关注研究生及年轻人才的培养。每次回到金属所里从家里到办公室5分钟的路程,他要用一小时以上,因为一路上都会有不同人向他汇报工作、聊家常。在他的领导与关注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生机勃勃,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基地、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2008年12月13日胡主席视察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师先生汇报了研究生培养工作,胡主席给予了高度赞扬。

师昌绪先生(右二)在美留学期间

师昌绪先生在410厂

  师昌绪先生提出注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及相关数据积累,在三峡工程、宝钢、西气东输工程、油气田开发、核电站等多项重大工程选址中应用,解决了国家急需。他制订了一系列金属与合金腐蚀国家标准。当时,腐蚀材料的年消耗量占国民经济GDP的比重达到4%,中国科学院决心建立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但是合肥、杭州、上海都害怕污染而无果,师先生主动提出与辽宁省政府商量建在沈阳,经过他的周旋获得了成功,数年间这个所在院内已经被评价“A” 以及有“五朵金花”的美名。

  师先生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扰,不惧危险、不为利诱,将在美国留学生签名要求回国的信函通过印度驻美国使馆,转到在日内瓦开会的周恩来总理手中,据此,中国以美军战俘换得中国留学生回国。回国后,他在艰苦条件下与李薰组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三年困难时期,关内攻关人员全撤回,他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工厂试制高温合金,因劳累过度患肾盂肾炎仍未下火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不顾险些丧命的迫害,“解放”后夜以继日地为金属所内开办的技术人员培训班撰写了70万字的金属学讲课教材,其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知识,又有国内外的最新动态,极受学生们欢迎,使所内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师先生注意到我国人才断层的现象,积极争取世界银行支持,选派人员到国外学习,为我国的快速凝固微晶以及非晶、纳米晶的发展起到引领推动作用。在他的督促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九十年代初,对全所约10名青年人进行考核、提拔,送到国外替代老科学家做学术邀请报告等等,这批年轻人一度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0年,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访谈中,说他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大家团结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他在业务上就是这样,在任何工作过的地方,就像一块磁铁把大家紧紧地聚在他周围。

  师先生敏锐的洞察力、前瞻的战略思维和强国富民的责任感,不仅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做出了系列开创性工作,还提出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咨询、战略部署和学科规划工作,多被采纳。改革开放期间,他是全国最早提出中国科学院应该对国家做咨询工作,开创技术科学部主动咨询的新局面;建议铁矿石进口、通讯市场化、工程科技人才的公开招聘制度等;主张中国科学院与高校、企业密切合作;筹备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实际负责调研、筹划等,主持提出了组建方案,负责工程学部建设、院士选举和宣传出版工作等。

  师先生强调基金委的学术性,提倡学部和学科负责人应是学术带头人,主持制订首届基金评审制度及发布项目指南,并沿用至今,形成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立项学风。他主持编写全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学科发展规划54本,提出基金委工作人员条件与工作方案,许多工作延续至今。

  1983年,师先生向国家总理提出制造大推力发动机的建议,该建议在1991年立项,2006年定型并批量生产,为我国发展大飞机创造了条件。2001年,他大声疾呼中国要搞大飞机,多次召开发展大型飞机方案论证会,一些人认为这是很难成功的,但他坚定不移,最终得以实现。先进飞机的涡轮盘制造,需要大型锻压装置,在他主持下,8万吨锻压机落户德阳二重,2008年汶川大地震前两小时他还在德阳二重讨论锻压机问题,汶川地震时他还在成都召开资深院士会议,在剧烈地震摇晃中,他镇静自如渡过难关,所里当时十分紧张,得知他平安无恙才松了一口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基于全球金属资源多则几百年,少则数十年就会枯竭,而镁在地壳、盐湖,特别在海洋中的储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师先生与其他4位院士建议把镁的研究与开发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计划,推进了镁的健康发展与应用。

  师先生为碳纤维的国产化呕心沥血,从立项、制定规模生产目标、确定技术重点到随机取样、统一测试、优胜劣汰直到使用,他不仅介入科学技术问题,还开创了公平、公正、公开考核评选材料的先河。

  针对国内包罗各国材料现状,2010年,他向总理建议对我国现有的的材料生产进行梳理,强调自主化、标准化,提炼出更高的新材料攻关目标。他曾不无忧患地说,先进材料是一切高技术的基础,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不发展,不可能成为制造强国。可惜先生2013年生病未能完成他的新材料产业意愿。

  在刚刚住院期间,他还不时地要去写对国家的半导体材料自主研发的建议,他多次遗憾地说他应该早些提出建议。

李依依、师先生、徐匡迪、柯伟在国际会议上

2013年李依依院士、李殿中和益小苏看望师先生

  师昌绪先生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谦诚宽厚、乐善好助,在中国科技界享有极高的声望,终生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孜孜不倦、不辞辛苦地辛勤工作,是挺起祖国脊梁的科学家。今天我们纪念师先生百年华诞,既是激励后人,同时也是表达我们对先生的崇高敬意!

  师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

纪念师昌绪先生百年诞辰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