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前辈 |
2017-04-05 | 编辑: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
|
李薰(1913年-1983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金属研究所首任所长。主要从事氢在钢中的作用和冷加工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所提示的钢中氢脆的科学规律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他领导金属研究所开拓了铀冶金、铸造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高温物理测试、稀土在钢中应用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
|
|
|
葛庭燧(1913年-200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金属内耗、晶界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葛式扭摆”,首次发现晶界内耗峰(葛氏峰),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 |
|
|
|
郭可信(1923年-2006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先后从事合金结构、晶界缺陷及准晶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越,领导研究组发现五重旋转对称和Ti-V-Ni二十面体准晶。 |
|
|
|
师昌绪(1918年-2014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是我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在高温合金、合金钢、金属腐蚀与防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是著名的战略科学家,为我国重大科技战略决策及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
|
文档附件 |
相关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