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科研进展 回到首页
690合金枝晶状M23C6碳化物形成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2021-04-23  |          【 】【打印】【关闭

  690合金作为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使用材料,要求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该合金在连续冷却过程形成的锯齿晶界(grain boundary serration)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和晶间蠕变等性能。但是,锯齿晶界的形成机制尚存争议。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发现锯齿晶界与一种具有特异析出形貌的枝晶状M23C6型碳化物有关,因此研究团队重点研究了枝晶状碳化物在690合金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形成机制。采用深腐蚀的方法详细观察了枝晶状碳化物在晶界的三维形貌,并探究了其形成机理。碳化物的枝晶形态主要由界面失稳引起,这与碳化物的大小、相对过饱和度和成分过冷密切相关。此外,冷却速度对碳化物的枝晶特征也有明显的影响。该研究将有助于澄清锯齿晶界的形成机制,同时为M23C6碳化物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Precipitation of dendritic M23C6 carbides in alloy 690 during continuous cooling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8512021156694

690合金热轧棒材在1200℃保温5min炉冷至(a)-(d)900℃(e)800℃,(f)700℃(g)600℃的晶界碳化物形貌

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