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联系我们  了解金属所
当前栏目:中心首页 > 腐蚀控制技术与工程研究部>表面防护技术与应用课题组>研究成果 回到首页
“急速淬火诱导开裂”策略构建微米流道电极结构提高液流电池功率密度
2022-03-29  |          【 】【打印】【关闭

  清洁能源(风电、光伏等)将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体,但其间歇性、波动性等固有特性亟需大规模的储能系统。钒液流电池具有“高安全、高可靠、长时储能”的显著优势,是最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的电池技术之一。目前,钒电池的工程应用仍受限于较高的一次性投资成本。提高钒电池工作电流密度进而提高功率密度,是降低成本的最直接途径。为此,刘建国等从电极材料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巧妙地采用急速淬火诱导开裂和硫掺杂,在商用碳毡电极上构建出具有平行纤维方向的微米级流道结构,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传质特性、比表面积以及电化学活性,在500mA/cm2的高工作电流密度下,电池呈现出较高功率密度、能量效率和循环稳定性。该工作为高功率密度钒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结果发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1.04.025 

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材料腐蚀与防护中心

版权所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