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摩擦焊接(FSW)是针对高强铝合金专门开发的新技术,因此对铝合金的研究最为深入和广泛。课题组对各类典型的传统铝合金(1060、2024、2219、2104、6061、6082、7075、7050等)和新型铝锂合金(2195、2198、2060)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从焊接工具研发、工艺优化、缺陷控制及组织分析、接头力学性能等各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高精度非线性瞬态三维温度场与热源区-等温溶解层模型,揭示了影响沉淀强化铝合金FSW接头力学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以焊速为核心的工艺优化思想,突破了以往焊接工艺选择的盲目性。开发出无缺陷强制冷却和高速焊接工艺,实现了部分铝合金的等强焊接。
镁合金在FSW后会形成特殊分布的强织构,从而导致接头在后续受载条件下各微区变形难易程度上的差异,整体表现出非均匀变形行为,而部分区域的应变集中则成为诱发接头过早失效的原因。对于变形镁合金,其FSW接头的拉伸性能通常难以达到母材水平。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极大地提高转速改变焊核区结构,在焊接6.3mm厚轧态AZ31镁合金时将转速提升至3500rpm 以及在焊接6.4mm厚挤压态AZ31镁合金时将转速提升至2000rpm后都发现焊核区结构发生明显的分层,强织构区域的面积显著减小,从而改善了整体的织构不均匀性,缓解了整个接头的非均匀变形程度,从而显著提升了接头强度并实现等强焊接。此外,通过焊后变形引入孪晶,削弱接头原有的强织构,抑制接头在变形时的应变局部化,从而避免过早失效,也可实现与母材的等强焊接。
铝基复合材料(AMC)由于高强度、高模量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FSW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技术,可有效避免熔化焊产生的缺陷,被认为是实现AMC工业化焊接生产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增强颗粒(如SiC,B4C等)对焊接工具的磨损,AMC的长距离高质量焊接难以实现,而对控制接头性能的关键因素也缺乏深入理解。课题组研究人员采用自主发明的新型耐磨金属陶瓷焊接工具,成功进行了SiCp/2009、SiCp/6092、B4C/6061、CNT/2009等典型AMC的高质量FSW,并成功应用于高温气冷堆核燃料贮运容器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