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通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奠基者,他们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第一座丰碑。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基本原则,又创造性地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一系列新问题,其主要贡献是初步创立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树起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第二座丰碑。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等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在继承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在农民、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突出贡献在于,首先是十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宗旨;其次是高度重视党风建设,要求首先从思想上建党。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确立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目标,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邓小平建党理论的指导下,新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一心一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的结论是,邓小平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江泽民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理论,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建党新理论,并把它上升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加以确认。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最终价值目标上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现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以贯之、有机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课题,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新的理论基础。“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进一步成熟,实践上的进一步自觉,事业上的进一步兴旺发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摘自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网) |